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当水温达20℃时,刺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缝隙中或潜藏于石底,不吃不动,整个身体收缩变硬如刺球。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生蚝价值很大,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全世界约有500种,大部份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底栖性。被抓时腹部会射出无色液体,所以又被称为攋尿虾。宾客在酒醉菜减之后要一碟咸虾蛄,一两碗番薯粥。
贝类海鲜图片及名称
贝类海鲜图片及名称:
1、生蚝
生蚝是牡蛎的别称,又名蛎黄、蚝白、海蛎子、青蚵、生蚝、牡蛤、蛎蛤。生蚝生长在温、热带海洋中,以法国沿海所产最为闻名。生蚝肉质细嫩,鲜味突出,带有腥味,味道独特。可以氽汤,打卤、烧、软炸,还可制成罐头,亦可加工制成蚝豉或蛎干,蚝油。
2、扇贝
除了生蚝,饭桌上最常点的一道海鲜还有扇贝,扇贝肉稚嫩不失扎实,可食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相似,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
3、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是个学名,一般在海鲜市场买的时候都说的是小红贝,这个小红贝价格比较亲民而且肉质细嫩,直接蒸就能吃,应季的时候也有大个的肉,不过也需要吐沙。
4、白贝
贝壳略呈扁圆形,表面光滑;灰黄色或黄白色,背部蓝灰色,有白色细纹。白贝和花蛤比起来要贵一些,不过肉质的话个人感觉是比蛤好些,做法多以爆炒为主。超市也有出售,不过价格就略贵了。
5、海虹/青口
海虹学名贻贝,也叫青口,这个海鲜小编很喜欢,主要是肉质很紧致,内部的肉也有白黄之分,白的是公的,红黄色的是母的,当然感觉母的要更嫩一些。
6、海瓜子
海瓜子或薄壳是一种浅色的小蛤蜊,贝壳小,略呈三角形,学名:寻氏肌蛤。这个海瓜子在很多地区都有,看一些赶海的直播海瓜子很少收集,毕竟肉少像嗑瓜子一样,不如大的扇贝海螺来的刺激。
7、黄蚬子
黄蚬子学名青柳蛤,产于黄海浅海处,外壳呈黄色,其肉也呈黄色,斧型的贝壳,暗黄色的斑纹。吃黄蚬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沙子吐干净,不然只能在烹饪好之后一个个去摘了,黄蚬子也是饭桌上经常出现的美味,多以锡纸、蒸、炒、烤为主。
8、毛蛤
毛蛤又叫麻蛤,毛蛤的外壳看起来要圆一些,但是表面会有一层浮毛,观赏性就没有白贝那种好了。不过,毛蛤的肉还是人们的最爱,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产期多在7~9月份。
9、血蛤
血蛤,又名泥蚶、花蚶,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在东南沿海地带,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
10、文蛤
文蛤又称为蛤蜊,别名华哥,我们常说的花蛤也是他,超市卖的在5-6元/斤,小编最喜欢的就是酒蒸蛤蜊,倒入一些黄酒加入葱姜,盖上盖子闷几分钟等到蛤蜊都张开就好了,这里切记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选活的,如果做完碰到没开口的一定要扔掉。
网上两种选择,一种是鲜活蛤蜊,一种是蛤蜊肉。
海鲜的种类及图片大全
海鲜的种类及图片大全:
1、海参
海参,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当水温达20℃时,刺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缝隙中或潜藏于石底,不吃不动,整个身体收缩变硬如刺球。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它一睡就是一个夏季,等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
2、生蚝
又叫牡蛎,适宜在亚热带、热带养殖,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生蚝价值很大,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生蚝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7m左右的江河入海近处,主要以细小浮游生物为食。
3、海胆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与海星、海参是近亲。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天生胆小,只要一见敌人,就会逃跑,但是海胆不能很快的移动。海胆大都生活在海底,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
4、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种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状如南瓜子,是一种在滨海滩涂生长的小水产品,因状如南瓜子而得名。多产于潮汐频繁的泥滩中。海瓜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5、梭子蟹
有些地方也叫白蟹,梭子蟹白天潜伏海底,夜间出来觅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养在池塘中的梭子蟹日出日落时在梭子蟹朋比较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并且梭子蟹无钻洞能力,池塘养殖不必设防逃设施。
海鲜名称(附上图片)
浙江温州的海鲜有:血蛤、虾姑、梭子蟹、海葵。血蛤, 又名泥蚶、花蚶,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在东南沿海地带,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东南亚和江浙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认为这个东西很滋补,补血。
血蚶与毛蚶其实很好区别,血蚶体内有汁似血,蚶肉呈鲜红色,民间以为是“血肉丰满”之物,视为大补。补不补不好说,不过血蚶的确有化痰、治胃酸过多之效,还能解酒。《本草纲目》也道:血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
虾姑”的正规写法应为“虾蛄”。英文名Mantis Shrimp(螳螂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掠虾亚纲,口足目,虾蛄科。别名“攋尿虾”(常误写为濑尿虾或赖尿虾)、“螳螂虾”、“爬虾”、“口虾蛄”,“皮皮虾”,“虾狗弹”,又称“富贵虾”、“琵琶虾”等。全世界约有500种,大部份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底栖性。被抓时腹部会射出无色液体,所以又被称为攋尿虾。“虾姑”是福建和潮汕的叫法,说虾姑,意思是比虾大,是虾的姑姑;还有虾婆「琵琶虾」,意思是虾的婆婆。
虾蛄肉鲜味美,可油炸、清蒸、水煮,各具风味,更有甚者,是生吃咸虾蛄,令人望而生畏。这种吃法过去是本地人的传统吃法,现在不只是汕尾市的一般人家,就是酒楼宾馆也是席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了。宾客在酒醉菜减之后要一碟咸虾蛄,一两碗番薯粥。
吃起来其味无穷。否则,便会深感美中不足,大失所望.咸虾蛄制作简便,将鲜活虾蛄;用盐腌一两天,取来便吃。没吃过虾蛄的人不知道吃的方法,不小心手指会给刺出血来,汕尾人有办法,用两手将虾蛄的头、尾捏住,一上一下摇动挤压,虾肉便会脱壳,然后两手按住两边剥去硬壳,取肉调料即吃,其味极佳。这种吃法汕尾人打趣上:“先按摩,后脱衣,双手要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