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每7~10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5~2.5千克和过磷酸钙5千克。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渔民施肥时,直接将整袋的化肥堆于池边,这样不仅会使肥料部分浪费,而且使池塘水体局部肥料浓度过大而危害鱼类。
水产养殖中怎样给鱼塘施肥
鱼塘施肥主要是增加池塘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促进饲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保证鱼塘最大限度的生产力,是提高鱼塘产量,增加养鱼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鱼苗、鱼种的培育,到成鱼的饲养过程中,施肥是其关键一环。一、改良鱼塘 在施肥前,对不适宜的鱼塘条件进行改良,中和酸性,创造良好的氧气状况,创造鱼类和饲料生物良好生长条件是提高鱼塘施肥效果的重要措施。
二、施足基肥 瘦水鱼塘或新建鱼塘,必须施足基肥,且最好施用粪肥、绿肥或厩肥等有机肥。基施应早施,最好在冬季鱼池排水清整后进行,通常将肥料遍施于池底或积水区边缘,经日光曝晒数天,适当分解后,翻动肥料再晒数天,即可注水。使用数量一般每亩为500~1000千克。
三、勤施追肥 鱼池施上基肥后,还需追肥。水温较高时,施肥次数应多些,施肥量可少些,做到少施勤施。水温较低时,次数少些,数量多些。因此夏秋季较春季和晚秋应少施勤施。天气晴朗时正常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雨天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会降低,因此要少施或不施肥。以鲢、鳙、鲮鱼为主的池塘要求水质较肥,施肥量应小些。具体施肥量一般4~6月期间保持每月每亩施加300~400千克。7~9月份水温高,应少施。如投饵量大,可不施肥。9月份以后,施肥量为每月每亩200~250千克。追肥时先将有机肥捣细,然后均匀撒入全池。 鱼池施追肥除用有机肥外,还可施用化肥。其施肥时也要根据水温、水色、养殖的鱼类、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每7~10天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5~2.5千克和过磷酸钙5千克。要先将化肥溶于水,然后全池均匀泼洒。
四、补肥培水 池塘加入新水后,往往水质肥度减弱,水体颜色变淡,所以应及时适当补施化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的透明度达到30厘米左右,确保鱼类在丰富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
水产养殖为什么要施肥?
1 .保证施肥效果的先决条件1 )接受施肥的水域,水质应呈中性或弱碱性,硬度较高(德国度30 以上),否则施肥效果差,应先进行石灰处理。
2 )底质宜为壤土或沙壤土,沉积物不宜堆积过深(以10cm 为宜)。
3 )因黏土或腐殖质悬浮过多而浑浊(致使透明度低于30-40cm )的水体,施肥效果不好.应先解决浑浊问题。
4 )水草过多的水域施肥效果差,应先清除水草。
5 )施肥水域水的变换不能太快,以免浪费。
2 .施肥
池塘施肥分施基肥和施追肥两种。
( 1 )施基肥一般采用有机肥料,粪肥、绿肥、厩肥等均可。基肥应早施,在冬季池塘排水清整后就可进行,以便池塘注水放鱼后可及早使水变肥,大量繁殖天然食料供鱼摄食。施肥的方法,可将有机肥遍施于池底积水区的边缘,曝晒数天,适当分解矿化后,翻动肥料,再晒数天,即可注水。施基肥的数量应较大,一次施足,具体施量视池塘肥瘦、肥料种类与深度而定.每亩施数百至千余千克不等。( 2 )施追肥养鱼过程中,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繁殖不衰,需要施追肥。追肥原则为及时、均匀、少量多次。追肥的种类一般为无机肥(化肥),常见的有氮肥、磷肥、钾肥等。从池塘的需要来说,以氮肥和磷肥最为重要,因为一般池塘都有较充分数量的钾。
施追肥数量和次数,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具体根据水色决定。施肥后以达到水较深(透明度在25-30cm ) ,黄绿色或褐绿色为宜。实践证明,一般以氮、磷1:1 的比例配合施用,氮肥每亩( 1m 深)施碳酸氢按约5kg/次或尿素约1.5kg /次,磷肥每亩(1m 深)施过磷酸钙约5kg /次。施肥频率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25-30cm 为宜)而定,一般按上述用量在天气正常情况下5-7 天施用一次即可。
追肥施用时,先将化肥溶解,然后全池泼洒。固体化肥如不经溶化而直接撒入水中,会使肥分部分沉淀而被底泥吸附造成浪费(尤其是过磷酸钙等不能很快溶解的肥料)。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渔民施肥时,直接将整袋的化肥堆于池边,这样不仅会使肥料部分浪费,而且使池塘水体局部肥料(尤其是氨态氮肥)浓度过大而危害鱼类。
( 3 )施肥注意事项一是施基肥一定要在放鱼之前,然后再适时放鱼,切不可在放鱼之时或之后施用,因为有机肥中有机质多,其氧化分解耗氧多,易引起水体缺氧发生泛池的危险。二是有机肥用作追肥一定要经过发酵腐熟后再施用。三是施肥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好,此时pH 值和水温较低,氨的挥发和磷的沉淀作用较强,氨态氮肥的毒性也较小。四是阴雨天以及雨后水体浑浊时,施肥效果不佳,应停施。五是施化肥时应注意配伍的禁忌,如磷肥和石灰不能同时施用,应间隔7 天以上。六是不要施肥过量,不仅浪费,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易发生危险(如泛池等)而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