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供求

水产动物给药方法(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是怎么使用的?)

时间:2024-12-1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水产供求 文档下载

此法常用于增加营养、体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后恢复等,特别是对细菌性肠炎和寄生肠虫病疗效较好。但其治疗效果受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重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将枯草芽孢杆菌与饲料均匀均匀搅拌即可投属喂。禁用国家禁止的染料类药物如孔雀石绿、抗生素等。日pH值变化过大,表明水体中酸碱平衡系统已经被破坏,水体极易发生巨变。

水产养殖用药的给药方法有哪几种?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作用,必须正确的选择药物和适当的给药方法。
水产养殖用药的给药方法主要有:
(1)泼洒法是采用对某些病原体有强大杀灭效果,而对鱼、虾等动物安全的药物浓度,均匀的泼洒在养殖池内的一种方法,故又称全池泼洒法。全池泼洒法必须正确计算出养殖水体的体积和用药量,均匀泼洒。
(2)悬挂法又叫挂篓(袋)法。即将药物装在有微孔的容器或布袋中,悬挂于食场周围,利用水产动物到食场摄食的习性,达到给药的目的。
(3)浸浴法又称浸洗法。即将养殖动物集中在较小的容器或水体内,配置较高浓度的药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制用药,以杀死其体表和鳃上的病原微生物。
(4)浸沤法即将采集到的中草药扎成捆,投放在养殖池食场附近或池塘进水口处、上风头处等位置浸沤,利用浸泡出药物有效成分扩散到养殖池中,抑制或杀死水中及鱼体表、鳃上的病原微生物。
(5)涂抹法也称涂擦法。捕起患病的水产动物,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将水产动物包裹住,然后直接将药液滴在病灶处或用棉花蘸药液涂抹,以杀死病原微生物或防止伤口被感染。
(6)内服法又叫投喂法。将药物均匀地混合到饲料(饵料)中,制成适口的药物饵料投喂。此法常用于增加营养、体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后恢复等,特别是对细菌性肠炎和寄生肠虫病疗效较好。具有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水产动物不产生应激反应等特点。但其治疗效果受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重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
(7)灌服法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内服法。即将水产动物麻醉,然后用橡胶导管把调制好的药液灌入胃和肠,灌毕将其放于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暂养,视病情进行第二次灌药,直至病愈。
(8)注射法主要有肌内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要依据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情、病原体的特征、水产动物的状况、池塘的养殖条件等,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适宜的药物剂量、科学的用药时间和次数,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怎样确定给药剂量?

渔药的给药剂量按渔药制剂产品说明书为准:
1、外用给药剂量,可以参考水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药物对病原体的致死浓度而确定药物的使用浓度。 首先准确地测量池塘水的体积或确定浸浴水体的体积。水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水体积(米3)=面积(米2)×平均水深(米) ;再计算出用药量:用药量(克)=需用药物的浓度(克/米3)×水体积(米3)。
2、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需要参考鱼体体重。用药标准量:指每千克体重所用药物的毫克数(毫克/千克),每种市售药均有注明。首先计算出池中水产动物的总体重,总体重(千克)=估计每尾鱼的体重(千克)×鱼的尾数;然后计算给药总量,给药总量(毫克)=用药标准量×鱼总体重。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是怎么使用的?

群林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2113养殖中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净水用,另一种是内服,即添加到饲料中给水产动物食5261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到饲料里给鱼喂养,可以4102改善鱼的肠胃功能,提高饲料的利润率,改善肉质,促进长生,防病效果1653很好。鱼类可以增长10%左右,一般一个星期就能见效果,添加的比例不宜过多,300-500g/t左右专就可以了,最高不宜超过0.1-0.2%。将枯草芽孢杆菌与饲料均匀均匀搅拌即可投属喂。饲料厂可造粒。

桂花鱼养殖中怎样使用杀虫药和肖毒药

鳜鱼俗称桂花鱼,为底层生活鱼类,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终身以活鱼、活虾为食,对饵料鱼的种类与规格有较严格的选择,其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凌晨和黄昏是其摄食高峰期。自然条件下,喜欢生活在静水或微流水的清新水体中,对生活水层的溶氧要求较高。结合笔者数年经验体会,现总结防治桂花鱼疾病的要点如下:
  一、把握生物学特点,正确使用渔药
  1、外用泼洒是目前药物防治的最佳途径虽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的常用施药途径有全池泼洒与口服两种方式,但桂花鱼终身以活鱼、活虾为食,通过饵料鱼口服普通药物传导给桂花鱼难以达到防治作用,因而目前通过全池泼洒方式防治桂花鱼疾病是最佳途径。
  2、正确选择适宜的药物桂花鱼相比常规养殖鱼类,对常用的渔药十分敏感,如桂花鱼对敌百虫、硫酸铜、氯制剂等都非常敏感,故在选择药物防治时要特别谨慎,必须慎用重金属盐类、农药类及卤素类化学消毒杀菌剂等常规药物,宜选择对桂花鱼安全浓度大的药物如甲苯咪唑、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氨离子螯合剂、过硫酸盐复合物、芽孢杆菌复合制剂等。建议桂花鱼养殖过程中终身只用一次硫酸铜,因为桂花鱼的鳃较其它鱼类更为娇嫩,频繁或超量使用硫酸铜使其更易被破坏,从而引发疾病。强刺激性氧化类杀菌剂,在水偏肥时,可以适当使用一部分;但水偏瘦时,治好一种病也会引起另一种病的发生,因而尽可能不使用如漂白粉、强氯精等。避开阴雨天气用药,必须使用时只能选用一些非氧化类的药物。禁用国家禁止的染料类药物如孔雀石绿、抗生素等。
   3、药物使用易避开吃食高峰为避免影响桂花鱼的摄食,并维持养殖池塘良好水质,全池泼洒外用药物时宜选择在上午9:00-11:00时或下午15:00-17:00时。
   二、疾病防治技术要点
   1、培育良好水质,保持池塘适当肥度虽然桂花鱼在自然条件下喜生活在静水或微流水的清新江河、湖泊与水库中,但在高密度池塘养殖时绝不能清水养殖,保持池塘的适当肥度是桂花鱼疾病防治的关键点。一方面,溶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先决条件。桂花鱼相比其它养殖鱼类对溶氧要求更高,池塘藻类是水体中溶氧的主要来源,因此塘水呈绿色、褐绿色或暗绿色等水色,透明度在25-30厘米内,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桂花鱼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高密度养殖使得桂花鱼的代谢产物在池塘中不断的增多,清水养殖塘水体自净能力差,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如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不断的积累,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超标,桂花鱼容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而使其抗病力下降,容易被水体中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培育良好水质要注意以下事项:(1)清塘灌水后,桂花鱼苗种下塘前应施用肥水类或含纤维少、易腐烂的青草料沤肥,将池水培育成嫩绿色。同时可适量施用利生素或光合菌以快速培肥水质。(2)养殖中后期为保持池塘的肥度,可施用有机肥转化素或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或水产有机酸肥等。
   2、适时改良水质与底质桂花鱼池塘因饲养了饵料鱼,养殖密度相对其它鱼类高,水质也更易变坏,必须时时关注水质变化,以防出现“反水”的现象,一般观察的物理化学指标有溶氧、pH值、氨氮、亚硝态氮及有机质等。
   (1)关注氨氮、亚硝酸盐的日变化。氨氮、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中间产物,也是培养水体初级生产力必须的营养要素,水体中不能没有它们的存在,否则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就会受阻。检查氨氮、亚硝酸盐含量首先关注其是否在桂花鱼耐受范围内,如氨氮、亚硝酸盐在其耐受范围内,含量没有日变化,就必需使用水质改良制剂改良水质。如氨氮、亚硝酸盐超过其耐受范围,则首先使用“水鲜”(商品名) 或氨离子螯合剂降低其含量,然后再使用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或EM菌改良水质。
   (2)维持水体弱碱性,pH值在7.0-8.0之间,且日变化不超过0.5。日pH值变化过大,表明水体中酸碱平衡系统已经被破坏,水体极易发生巨变。pH值过低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若pH值过高,可全池泼洒腐殖酸钠等。
   (3)保持池水溶氧在4mg/L以上。桂花鱼高密度精养池必须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并适时开动增氧机。一般情况下,晴天下午15:00-17:00开机2 -3小时,消除池塘氧债;阴雨天、低气压的闷热天气应及时开动增氧机,并注意通宵开机,以免发生缺氧浮头死鱼的现象。缺氧急救时应使用过碳酸钠干撒。
(4)高温养殖要定期改良水质,适时改良底质。水质与底质的改良是预防桂花鱼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使用化学类或微生物水质改良制剂不仅可以消除池塘的有害物质,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还可降解池塘的有机质,以促进池塘的物质循环畅通。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高温养殖期每隔15-20天选用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等改良水质。底泥是池塘的肥源库,具有丰富的能被浮游生物利用的营养素,但它们都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或微生物才能转化分解或释放为能被藻类利用的营养盐类,因而为维持池水的“肥、活、嫩、爽”应定期使用过硫酸盐复合物或芽孢杆菌复合制剂等,以促进池塘有机质的转化与无机物的释放,并改善池底的氧债,维持池塘的良好水质。
  3、以防为主桂花鱼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大多与寄生虫病感染有关。研究表明,桂花鱼的病毒性出血病与锚首吸虫的寄生有关,久治不愈的烂鳃病与车轮虫、斜管虫、锚首吸虫的寄生有关。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寄生虫的发病规律做到提前预防,防止引发病毒病及细菌性疾病暴发。防治车轮虫、斜管虫病时可全池泼洒“杀车灵”(商品名)或硫酸锌粉剂,防治锚首吸虫病时可全池泼洒甲苯咪唑或伊维菌素。防治烂鳃病时首先必须确诊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如有则须先杀虫。特别需注意的是,如确诊桂花鱼已患病毒性出血病时则不得使用任何杀虫药及剌激性过大的消毒杀菌剂,以防用药刺激使死亡量加剧。
   4、饵料鱼严格消毒饵料鱼消毒是做好桂花鱼疾病预防的重要工作。进池前对饵料鱼进行浸泡消毒,可选用聚维酮碘等,进池后使用全池泼洒消毒才能真正起到对饵料鱼的消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