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平时捕获的鲜活特种水产品放入网箱中暂养,当市场价格升高时可随时捕起上市。三是重视药物防治。在鱼种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进入池塘。在鱼病流行季节用药物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以预防鱼病的发生。
请教做海产品生意的大哥大姐们
最近,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先后参观考察了渔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广西北海市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我国对外开放最具活力的深圳市和平鱼市场、水产品超市,并与水产主管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经营业户、宾馆酒店经理、普通消费者等进行了广泛接触,对当前水产品市场特征及走势有了初步了解,并就如何开拓水产品市场作了初步探讨。
市场走势特征:一、水产品消费需求空间较为广阔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和社会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水产品的产销格局已日益由区域性向全球性转变。以往没有食用海产品习惯和条件的内陆城市,如今也把食用海产品作为一种时尚,虽然价格昂贵,但来市场采购的食用者仍络绎不绝。在海口、北海、深圳等沿海城
市,许多来自内陆的游客则争相抢购干海产品和精深加工海产品以馈赠亲友。由此可见,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人们对水产品认知程度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无疑已为水产品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扩大名优海珍品养殖规模有着稳固的市场基础。
二、产销价格脱轨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由于各地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部分品种大多集中上市,再加上受国外进口水产品冲击,水产品产地批发价格下滑的问题十分突出。今年鲍、甲鱼及部分养殖水产品的降价幅度均在20%以上,部分品种甚至达到50%以上。而与之相反,水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却大都比较坚挺,大部分
品种的销售价格可达到产地批发价格的2倍,高者甚至达到三四倍以上,大量中间利润被经销商层层盘剥。
三、消费主体已由集团统一消费转向个体多元消费市场调查发现,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水产品销售已由过去单一依赖大集团、大企业转向了面对千家万户的个体消费者,消费群体逐步走向多元化。这一转变对水产品的结构调整、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渔业企业必须瞄准这种变化,充分搞好市场研究,开
发适应不同消费地域和不同消费档次的产品,方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策措施:第一,要加快建立产地批发市场此次参观广西北海市干海货市场,使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该市场现在200多个摊位,汇集了广西全区及邻国越南的各类干海产品,来此购货的批发商和游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年交易额达5亿多元。建议各水产品主要产区以重点渔港为依托努力形成主产地中
心批发市场,整合区域整体竞争优势,营造企业良性竞争环境,真正起到调剂供求、汇集信息、平抑价格。
第二,要做好依托旅游业推介产品的文章广西北海市的珍珠加工厂和干海产品加工厂大都采取“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部分厂家还被批准为旅游商品定点商店。这样,来北海旅游观光的客人大都会在导游的带领下到这些厂家参观购物,宣传和推销效果很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应抓住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机遇,加强与旅游部门
合作,让每位游客了解水产品、购买水产品、宣传水产品,以此不断提高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第三,要抓好水产品直销体系建设目前各类水产品大部分靠的是经销商自行到产地收购后发至外地批发或零售,生产企业与市场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要改变这种局面,真正使水产品走出货积价跌的怪圈,各渔业企业就必须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要在各主销售区独资或合资合作设立专卖店,建立自己的直销体系,主动出击、广开
渠道,不断提高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第四,要下大气力改进水产品外观包装目前,水产品的包装水平差别很大。产于福建的干海带大都包装得非常规整,消费者想买多少就可随时拿出多少,而有的地方的海带则是几十斤一大捆,外面套个袋子就完事大吉,不仅不美观,而且买卖起来也极不方便。必须深刻反思,深入开展一次包装革新,从包装尺寸大小到包装色泽搭配,从外观形状到
图案设计,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以从根本上改善视觉效果,吸引消费者。同时,还要在包装物上印制产地、注册商标、内含重量、质量等级、联系电话等内容,以规范美观的外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另外,还要注意包装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1.改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均衡上市。一是改变鱼种的投放结构。首先,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投放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能够在水产品销售旺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投放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的投放量,减少鲤鱼、鲢鱼、鳙鱼的投放量。二是囤养成鱼。冬季成鱼池干池后,将一部分成鱼囤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三是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将平时捕获的鲜活特种水产品放入网箱中暂养,当市场价格升高时可随时捕起上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保证全年都有鲜活水产品供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鲤鱼、鲫鱼、武昌鱼等)。二是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三是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3.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二是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4.鱼类病害的综合防治。 近年来,暴发性鱼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根据鱼病发生的特点,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常抓不懈”的原则,实行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病措施,这对控制鱼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改过去的鱼种春放为鱼种冬放,使池鱼提早进入正常生长期,增强其抗病力。二是科学投饵、施肥。少施、勤施肥料,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三是重视药物防治。在鱼种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进入池塘。在鱼病流行季节用药物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以预防鱼病的发生。
如何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一、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鲤鱼、鲫鱼、武昌鱼等)。二是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三是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二、发展规模养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面积连片池塘养鱼,能够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实施规模养殖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精养高产提供保证。二是有利于技术指导,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应用。三是有利于饲料、鱼种等物资的供应,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四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三、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要比鲤鱼高得多,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易解决等优点,利用空闲地发展种草养鱼不失为一条致富捷径。二是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四、合理套养混养。一是套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二是套养鱼种。在养殖食用鱼的池塘中,同时套养鱼种,不需要增加饲料、肥料,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培育出的鱼种供第二年放养,既能保证鱼种质量,又能节省开支。这样减少了购买鱼种的成本,相对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四是合理混养。即实行鳖、乌龟、河蟹、青虾、牛蛙、美国青蛙等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利用二者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资源,提高单位水面的经济效益。点击了解最新水产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