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养殖模式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泥鳅是常见的养殖模式,可精养,也可和鲢、鳙、草、鳊等混养,优点是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缺点是对技术要求较高,一亩池塘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50000尾,养殖6个月每亩产量可达400~700千克。
养一亩泥鳅一年赚多少钱?
泥鳅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除西北高原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水田、池塘、沟渠、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下面来看一看养一亩泥鳅一年赚多少钱吧!一、养殖前景
泥鳅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除西北高原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极富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加之野生资源量逐渐匮乏,市场需求量特别大,只要经营得当养殖前景非常广阔,但对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在未掌握养殖技术前不要盲目大规模养殖。
二、养殖效益
1、成本:泥鳅养殖成本主要有四个,其一是场地(包括租赁和改建),一亩约5500元,其二是种苗,一亩约5000元,其三是饲料,一亩约6000元,其四是鱼药、网具等,一亩约2000元,合计19500元,但从第二年起成本可以降到15000元内。
2、利润:泥鳅的养殖周期约5~6个月,第一年养殖总成本约19500元,可产出商品泥鳅2500斤,商品泥鳅批发价格约15元一斤,一亩总收入约37000元,除去成本一亩泥鳅第一年可赚17500元,第二年可赚22000元,若一年养两季效益更高。
三、养殖风险
1、种苗:泥鳅养殖主要的产品是成鳅,但赚到钱的反而是卖种苗的,源于有些不法商家用劣质鳅苗冒充优质鳅苗并通过各种虚假营销诱骗养殖户上当,买这种鳅苗不亏本才是奇了怪了。
2、市场:泥鳅市场需求量虽然很大,但初次养殖或小规模养殖时同样有滞销的风险,因此建议积极向养殖大户或养殖基地靠拢,及时了解市场走向和信息,方便时甚至可搭车销售。
3、技术:泥鳅养殖主要风险在于技术,若相关的养殖技术不过关十有八九会失败,建议在养殖之前最好先学习泥鳅养殖技术,然后少量试养,等充分掌握养殖技术之后再扩大养殖规模。
四、养殖模式
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泥鳅是常见的养殖模式,可精养,也可和鲢、鳙、草、鳊等混养,优点是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缺点是对技术要求较高,一亩池塘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50000尾,养殖6个月每亩产量可达400~700千克。
2、稻田养殖: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新型种养模式,不但能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和稻田中的水生昆虫、杂草等自然资源,还能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养殖密度一般要小于池塘养殖,一亩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约10000~20000尾。
3、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泥鳅是集约化养殖模式,具有放养密度大、效益高、管理方便、容易捕捞等优点,缺点是管理成本高、容易受场地制约,具体放养量应根据水体条件来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500~1000尾。
4、坑塘养殖:坑塘养殖泥鳅是利用房前屋后的肥水坑塘养泥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小则十几平方米,大则上百平方米,管理方法和池塘养殖相同,但养殖密度要远小于池塘养殖,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5~8厘米的泥鳅苗100~200尾。
猪肉重回10元时代,鱼肉却在疯狂上涨,这到底怎么回事?
因为前两年大规模的发生猪瘟的事件,导致我们国家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并且持续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猪肉的价格一跃从十多块一斤,变成了三十多一斤,翻了近三倍,很多人都直呼吃不起肉了,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大鱼大肉。
一、猪肉是最常吃的肉
其实比起其他的肉来讲,猪肉的价格真的是涨了很多,像羊肉牛肉的价格虽然贵,但是他们是一直保持的很贵,而不是像猪肉一样暴涨。这里面还有个很深的原因是,猪肉是我们老百姓饭桌上最常见的肉,几乎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少不了。但是牛羊肉就不一样了,大部分都是改善生活的时候才会吃到。
二、鱼价一路高涨
从今年年初开始,可能很多朋友都已经感受到了,去菜场买鱼的时候发现鱼特别的贵,不管是什么鱼都比之前的要贵。这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大家都知道鱼的价格在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去菜市场可以看到最近买鱼的人真的是大量的减少,很多商贩都表示,因为现在淡水鱼的价格涨的太快了,很多人接受不了。
三、鱼价为何疯长
至于为什么今年的价格会这么多呢?有记者求证过一些批发商,批发商是这样说的,他说因为今年的淡水鱼的价格比起往年上涨了60%左右,因为现在禁止野生鱼捕捞,淡水鱼就变得很少了,而且受到疫情的影响,养殖户的产量也跟不上来,很多鱼药都没有下下去,导致很多鱼都生病了。鱼生病了之后只能被处理掉,所以才会导致今年的淡水鱼价格上涨这么多。
根据卖鱼的师傅说,现在随着气温的回升,出鱼量还会持续的降低,所以在未来鱼的价格可能还会有一部分的上涨,预计在下半年可以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