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供求

水产发展存在的问题(水产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急急急!!)

时间:2024-11-1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水产供求 文档下载

舟山水产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没有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际信誉较好。占舟山水产品出口比重平均为22%左右。今年17月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5,62万吨,同比下降21.4%,远洋渔业产量363万吨,同比下降35.2%,蟹产量同比下降35.2%。目前,舟山自捕海产品已不能满足其加工能力。建立舟山水产品出口加工区,带动水产品原料进口、加工和出口,促进水产加工业进一步发展。

水产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急急急!!

以下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舟山水产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舟山水产加工业的现状

舟山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捕捞水产品加工、出口区之一,年出口量占我国捕捞海产品的50%。舟山地区现有保税库一座,监管库6座。2007年舟山水产加工业日冷冻能力8,000吨,冷藏能力20万吨,各种现代化加工生产线200余条,年加工能力已达80万吨。在110家出口企业中,欧盟注册企业36家,美国FDA认证企业35家,韩国及俄罗斯注册企业90余家。舟山水产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没有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国际信誉较好。

近几年舟山远洋渔业有一定的发展,舟山的鱿钓船年产鱿鱼在13-15万吨之间,2006年至2008年鱿鱼产品年均出口量为47,400吨,年均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舟山水产品出口比重平均为22%左右。

近几年,舟山水产加工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多元化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等积极应对措施,大多数企业运转正常,有的企业还有新的发展。但舟山水产加工以本地产原料为主,来/进料加工比例很小,原料短缺制约了舟山水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舟山水产加工业的产值、出口量呈下行趋势。2007年舟山市水产加工产值为162亿元,2008年下降至1538亿元,下降5%;2008年舟山水产品出口1908万吨,出口量下降17.4%。出口额下降6.6%;今年1-7月,水产加工产值62.7亿元,同比下降11%;出口量9.4万吨,出口额2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1%和14.7%。

二、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因

一是原料短缺。主要源于水产品资源衰退,捕捞量下降。2008年虾、蟹捕捞产量同比下降23%左右。今年17月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5,62万吨,同比下降21.4%,远洋渔业产量363万吨,同比下降35.2%,蟹产量同比下降35.2%。

二是金融危机影响。由于受进口方破产、资金无法周转等因素影响,以及不属质量问题的各种借口退柜增加,2009年上半年有10家企业不正常退柜17批次,377吨,货值139万美元,增加了企业的困难。输韩水产品受这方面的影响比较明显,韩币大幅度贬值,输韩水产品数量明显下降,如在2007年前正常年头舟山每年输韩梭子蟹18万吨左右,而2008年出口不足10万吨,下降了44%。另外,2008年对日梭子蟹出口量减少28.73%,出口额下降25 54%。输欧大规格红虾仁跌幅也在30%左右。

三是部分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虽在金融政策上适度放宽了对企业的融资,企业资金紧张情况有了改观,但部分小企业由于企业小、底子薄、抵押少等原因仍然存在贷款难的问题,特别在收购旺季时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

四是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贸易性技术壁垒不断提高。中国食品安全被国际上高度关注和炒作,舟山企业每年应对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官方检查比其它地区频率都高。出口的门槛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企业为此投入也越来越大,成本不断增加。

五是企业自身原因。舟山水产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部分企业技术更新不快,产品老化,有的企业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再创业精,对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舟山水产加工业要持续发展,防止持续下滑,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有关监管执法和服务部门的支持、帮助,更需要动员企业自身振作精神,积极应对。

1、要重视发展水产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

把解决水产品加工原料,特别是来/进料加工作为舟山水产加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前,舟山自捕海产品已不能满足其加工能力。舟山90%依靠自捕海产品,2007年-2008年舟山来/进料加工不足3万吨(不包括境外自捕运回舟山的鱿鱼),如果舟山每年利用国际市场原料的比例从现在的10%提高到50%,舟山水产加工业就能增加60亿元的产值。政府应积极鼓励促进舟山水产加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包括保税库与外商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外商带来的原料进口渠道、资金、工艺、产品和市场。培育大企业在来/进料加工中率先做出榜样,进而引导整合重组、兼并。大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优势,把成熟的工艺、技术、嫁接给中小企业,原料、市场由大企业操作,这样不仅能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还能将来/进料加工规模化、集约化、做大做强,所以有必要重点先扶持,支持几家大企业先行做来/进料加工,做出榜样,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重组或联合合作。

2、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应根据企业的技术水平、开发能力、设备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深加工产品。如鱼糜、鱼酱油(调料)等精深产品,从加工工艺、保鲜环节等着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给企业增加利润。

3、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舟山从事水产加工企业有400多家,其中110家持有不同国家注册证书的出口企业,也不乏国内生产、经营、销售好的企业,如浙江兴业、舟渔、正龙、震洋公司等。但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因传统习惯,资金周转难、经营人材弱等原因,只做出口贸易而忽视了国内贸易,需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对国外市场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传统的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韩国市场由于韩元的大幅度贬值,出口急剧下降,已从传统的出口量第一位下跌至第三位;欧洲市场已上升为第二位,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方面已初见成效。从2007年底开始,俄罗斯、乌克兰、非洲、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已出现好的业绩。2008年,上述新兴市场的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7%,货值占总出口值的21.2%。抓好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是舟山水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4、稳定海洋捕捞、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

舟山海洋捕捞业对渔民就业、渔区安定、支撑舟山400多家水产加工企业及相关的运输、物流、包装、制冰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海洋资源的衰退及休渔期的延长,稳定捕捞产量也面临新问题。前几年舟山渔业转产转业力度很大,今后应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当放缓转产力度,稳定舟山捕捞业,为水产加工业提供原料。

5、建立舟山水产品出口加工区.做大做强舟山水产市场。

建立舟山水产品出口加工区,带动水产品原料进口、加工和出口,促进水产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舟山国际水产城由于地理位置狭小及海岸线短等原因,难以进一步扩大,已不适应水产品原料多样化需求。要以舟山大桥建成为契机,选择临海的适宜区位,筹建新的水产市场,既吸收本市捕捞的产品,又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品及进口的原料,使之成为国内国际水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企业取得国内外原料一个大平台。

农林牧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00:00 / 00:17
70%
快捷键说明
  • : 播放 / 暂停
  • : 退出全屏
  • : 音量提高10%
  • : 音量降低10%
  • : 单次快进5秒
  • : 单次快退5秒
视频统计信息
Video url:
Video volume:
Video time:
Duration:
Dropped Frames:
Resolution: x
[x]
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视频统计信息快捷键说明

我国河蟹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商品蟹的质量问题:河蟹养殖从“大养蟹”转为“养大蟹”后,河蟹产量成倍增长,然而商品规格和品质有所下降.
二、河蟹种质严重混杂:
三、一部分河蟹养殖体系还是属于传统水产养殖的范畴:传统的河蟹养殖技术体系是注重消费者(河蟹),而忽视分解者(微生物)和生产者(水生维管束植物),致使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大量的能量退出物质循环儿沉积在水底,形成淤泥。其水质肥,耗氧量大,所以,传统的河蟹养殖是资源密集型、污染型的产业。
四、恶化养蟹水质,危机环境和人类健康。
五、养殖技术无法标准化,也不符合健康养殖要求。
六、养殖技术处于粗养、半精养状态:当前,还有很多大水面的养蟹户不投饵料,1部分养蟹户投饵数量严重不足,河蟹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大部分养蟹户的饵料还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玉米、土豆等)
七、养殖种类单一,水体的生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当前,尚有很多养蟹单位基本上是单一养蟹,养蟹水体中,河蟹单产基本上就是总产。
总的来说,河蟹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有河蟹的质量、品种、养殖方式、河蟹遇到的病害的处理以及我们养殖户本身规模小,对市场把握不好的问题。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观赏鱼市场前景

试论观赏鱼的发展前景及对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观赏鱼的饲养已经悄悄融入许多人的生活中,人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目前,一些国家,观赏鱼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养殖,开展贸易,使观赏鱼养
  殖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纵观近年国内和国外观赏鱼市场状况,我们看到观赏鱼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观赏鱼养殖将成为富有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观赏鱼市场和观赏鱼养殖现状
  观赏鱼—般可分为五大类:金鱼,锦鲤、热带鱼,淡水其他观赏鱼及海水其他观赏鱼。观赏鱼贸易品种大约有1600多种。淡水观赏鱼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斯里兰卡、加勒比海地区,肯尼亚、毛里求斯和红海沿岸国家。观赏鱼出口亚洲居首位,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欧洲的淡水观赏鱼出口国主要为德国、比利时和荷兰:海水观赏鱼出口国有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中国以淡水观赏鱼养殖为主,主要是出口贸易,1999年出口金额232.2万美元,占世界观赏鱼出口总额的1.4%观赏鱼进口额22.4万美元,仅占世界进口总额的0.09%,广州和上海是主要进出口地区。中国金鱼驰名中外,中国对国际观赏鱼市场的参与度逐渐增长。
二、我国观赏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
1、我国观赏鱼养殖技术仍主要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技术含量低,产业不稳定,养殖金鱼出口合格率(99年统计数)仅为5%。多年来,观赏鱼养殖技术,市场开拓、产业化发展都源于渔民的探索和积累,缺少引导和扶持,更缺少自己的特色。养殖品种、品质档次低,体形和色泽没有特点。观赏鱼出口不畅,观赏鱼市场虽活跃,但总形成不了规模。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低、开发潜力大,如果把问题和差距视为潜力,尽快提高观赏鱼养殖科技水平,我国的观赏鱼养殖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2、缺乏行业组织,盲目生产,行业内信息不灵,国外观赏鱼市场情况的掌握不足,各自为政的现象已适应不了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内部竞相杀价,让外商坐收渔利。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如何组织好观赏鱼生产,占领观赏鱼国际市场是急需探究的课题。
  3、我国观赏鱼出口包装技术差,产业规模小。我国观赏鱼年出口量超1亿尾,占世界观赏鱼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但出口金额仅占世界出口金额的1%多一点。因包装技术差和不熟悉国外市场,进出口存在着转口贸易或代理现象,大部分获利被外商轻易拿走。
  4,观赏鱼养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产品流通市场不畅。近几年兴起的观赏鱼饲养热,急待建立以苗种、饲料、病害防治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观赏鱼养殖的服务体系。
  5,从事观赏鱼养殖的专业人员缺乏。强大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观赏鱼养殖生产发展的可靠保证。
  三、发展我国观赏鱼的对策
  1、不断推出优良品种,提高档次。要以我国特色观赏鱼——金鱼为主,提高出口合格率,开拓国际观赏鱼市场。科学系统地整理、总结、研究传统的养殖技术,建立金鱼原种繁殖基地,将科研与普及相结合,研究开发、推广利用科研成果,大力倡导科学养殖观赏鱼,为生产者提供信息和指导,使休闲观赏鱼饲养久盛不衰。
  2、理顺产销体系,避免不合理国内价格竞争。建立健全中国金鱼、观赏鱼进出口机构(或者是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协调好产销各环节的出口价目,使养殖生产者和出口营销者都能获得合理的利益,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同时也要协调好对外供给价格,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服务,做好生产、收购的组织工作。
  3、进一步改进包装技术,提高运输成活率。加强科学管理及进行检验检疫,确保观赏鱼进出口顺畅和安全。避免品种引进时病毒和细菌的侵入,保护好观赏鱼产业。
  4、扩大观赏水族出口品种,发展有长远竞争力的观赏鱼品种及其他珍稀水生动物、植物等,以扩大出口创汇。
  5、椎进观赏鱼产业化。观赏鱼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股份合作和家庭式经营的基础—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
具特色的产业链,以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推进观赏鱼业现代化。要培养观赏鱼产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大推介、示范带头作用,提供国际市场对路、品质优良的观赏鱼苗种,实行“公司十农户”的集团模式,加快观赏鱼产业发展步伐。
  6、重视观赏鱼专业人才的培养,挖掘并培养好源于第—线的专业人员,在高校设立适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培养观赏鱼产业人才,改变观赏鱼养殖生产现状,适应国际观赏鱼市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