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供求

水产动物常用的生物饵料有哪些(生物饲料在水产动物养殖中怎样应用)

时间:2024-11-1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水产供求 文档下载

使用发酵豆粕时氨基酸不平衡的问题可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解决。发酵棉粕相对于发酵豆粕赖氨酸含量低,不建议作为水产动物的单一蛋白源。饵料饵料是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鳃多呈羽状,共25对,着生在胸部侧壁或胸肢基部,表皮极薄,血流通过鳃时进行气体交换。许多种为重要食物。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腹部由7节体节组成。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

生物饲料在水产动物养殖中怎样应用

1、目前最常用的动物源生物饲料即发酵血粉。优质的发酵血粉非鲜红色,呈紫褐色或黑褐色,是利用功能微生物与新鲜血液、米糠、麸皮、谷物等混合发酵,再经粉碎、干燥而成,蛋白含量在30%左右,氨基酸平衡性接近于鱼粉,与传统工艺生产的血粉相比,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0%。如鱼饲料中使用10%~30%的发酵猪血,能起到替代鱼粉的作用。植物源生物饲料常用的有发酵豆粕、发酵棉粕、发酵秸秆等,替代鱼粉的比例依不同的水产动物而有差异。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量以30%~40%为最宜,虾、鳗鱼、甲鱼等高档水产饲料中,使用量占整个饲料配方的10%~20%为佳。
2、如用发酵豆粕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20%的鱼粉,虾体增重率、虾体肌肉组成等并未产生显著变化;石斑鱼饲料中替代量10%、欧洲鳗鱼30%、金鲳鱼25%、鲇鱼39%,鱼的生产性能与全部使用鱼粉无显著差异,甚至更佳。使用发酵豆粕时氨基酸不平衡的问题可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解决。发酵棉粕相对于发酵豆粕赖氨酸含量低,不建议作为水产动物的单一蛋白源。
3、使用上,一是虾饲料中可替代10%~20%的鱼粉,鱼饲料中替代比例不超过35%;二是可替代饲料中1/3的豆粕,但在替代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的原料时,须重点注意赖氨酸的平衡。发酵秸秆粉可作为草鱼饵料配合饲料中的一种原料,也可和精料混合配制成颗粒饵料,能减少“死鱼”和鱼“浮头”现象,减少增氧时间、换水等,提高成活率,消除细菌性皮肤病,增加采食量,提高产量等。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

鲫鱼最怕三种饵料

鲫鱼最怕三种饵料如下:

1、羊骨粉加羊油加面粉,使用一两羊骨粉或者牛骨粉,加入半斤面粉中,再其中滴加几滴新鲜羊油活开即可。

2、蚯蚓,使用蚯蚓饵之前会先使用动物鲜血喂养后的蚯蚓会变得比较大一些,且切断后腥味十足。如果再滴加一些丁香液、花香型钓鱼小药等物质,诱鱼效果就会成倍的增加。

3、炒香的黄豆粉末加蚯蚓,将黄豆磨碎后使用筛子过滤一下,然后上锅炒香,带至钓点,到钓点后,我们可以取出事先准备的蚯蚓装钩,装好后,让蚯蚓在水中滚一遍,然后沾入一层豆粉即可。

饵料

饵料是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是养殖水产动物食物的总称,在水产学以及水产饲料与肥料有涉及。自然生长的生物饵料。与养殖业关系密切的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等,有机碎屑一般也称为天然饵料。

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细菌絮凝体是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养殖鱼类鱼苗阶段的饵料。底栖生物中的贝类是青鱼、鲤等的饵料。水生昆虫幼虫、水生寡毛类是一些底层鱼类的饵料。周丛生物是鲴等的饵料。

水生维管束植物苦草、马来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黄丝草、浮萍和芜萍等,以及禾本科植物是草鱼、团头鲂和鳊等的饵料。天然饵料一般能满足鱼类的营养需要,而且来源广、数量多,是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搜狗-饵料

螃蟹饵料主要是什么?

螃蟹是一种杂食性的水生动物。它的饵料有以下几种,但不能用单一的饲料饲喂。
    (1)天然饵料&nbsp凡是它喜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均称为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陆生动植物等。
  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绿藻等,是早期幼蟹和浮游动物的饲料。
  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是它的好饲料。
  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马来眼子菜、芜萍、浮萍、水浮莲、水花生、金丝草等,是它的主体天然饵料。
  底栖动物:水域中的螺、蚬、河蚌、水蚯蚓等是它的上佳饲料。
  陆生动植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及黑麦草、狼尾草、聚合草等。
  (2)人工饲料&nbsp植物性饲料,主要包括黄豆、豆饼、菜饼、棉籽饼、麦类、米糠、豆渣、酒糟、酱渣、花生饼等。动物性饲料,主要有螺蛳、蚬子、河蚌、蚕蛹、黄粉虫、蚯蚓、小杂鱼、蝇蛆、畜禽内脏等。

抓虾 装虾用什么饵料

小鱼、小虾、鲜鱼、贝肉、蚯蚓、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虾属于杂食动物,在饮食习性上,虾在河底比较喜欢吃泥,并且喜欢吃已经死亡的小鱼或者其它水中生物。
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也就说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虾自身无法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用微藻类等获取到虾青素,并在体内不断积累产生超强抗氧化能力。



扩展资料

一、生长环境
虾游泳和鱼大不相同,鱼摆动尾鳍就可以向前游动了,而虾没有鱼那样的尾鳍,只有一个尾巴和许多小腿。虾是游泳的能手,能用腿做长距离游泳。它游泳时那些游泳足像木桨一样频频整齐地向后划水,身体就徐徐向前驱动了。
受惊吓时,它的腹部敏捷地屈伸,尾部向下前方划水,能连续向后跃动,速度十分快捷。也有的虾不善于游泳,大龙虾多数时间在海底的沙石上爬行。
呼吸与循环 对虾的鳃位于背甲两侧形成的鳃室内,鳃室前后及腹面和外界相通。鳃多呈羽状,共25对,着生在胸部侧壁或胸肢基部,表皮极薄,血流通过鳃时进行气体交换。鳃室内有颚舟片不断摆动,使新鲜水流由后面和腹面进入,向前流出。
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心脏为扁的多角形肌肉质囊,位于头胸部背侧的围心窦内,心孔4对,两对在背面,一对在后端两侧,另一对在心脏腹面近后端处,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向。
二、形态特征
虾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有近2000个品种,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
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
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位于头胸部两侧,为甲壳所覆盖。虾的口在头胸部的底部。头胸部有2 对触角,负责嗅觉、触觉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颚组成的咀嚼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河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龙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