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产供求

水产养殖用药配方大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如何安全用药?你知道吗?)

时间:2024-07-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水产供求 文档下载

南美白对虾在养殖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各种疾病,对虾染病后,养殖人员首先考虑用药品来控制疾病的蔓延。超过安全浓度,并引起毒副反应的浓度称为最小中毒浓度。其中能引起50%对虾死亡的浓度,称为半致死浓度。南美白对虾的安全用药当虾发病后,要对症选药,并正确用药。目前抗菌类渔药面临着产生负面效应、可能导致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如何安全用药?你知道吗?

南美白对虾在养殖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各种疾病,对虾染病后,养殖人员首先考虑用药品来控制疾病的蔓延。但在实际用药上,存在很多误区,不知道如何怎么判断发病后,用什么药才能有最佳效果,并且不会伤害虾体和水体?下文就对于对虾养殖过程中如何用药进行分析。

南美白对虾用药关键点

1、用药量要适当

药物用量即药物的浓度或剂量,是直接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药量与疗效的关系,当药量浓度过低时,不能达到疗效。能够产生疗效的最大药物浓度为最佳疗效的浓度或称最低效应浓度。超过最低效应浓度,并能产生明显效应,不会引起毒副反应的药物浓度称为安全浓度。超过安全浓度,并引起毒副反应的浓度称为最小中毒浓度。能导致对虾死亡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其中能引起50%对虾死亡的浓度,称为半致死浓度。所以用药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导致死虾更快,虾病更易爆发。

2、疗程要充足

药物效应不会马上生效,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治疗期长短不同,药物效应也不同。这种时间与效应的关系称为时效关系。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期一般不应少于5~7天。疗程不够如同剂量不足一样,会导致病原菌通过遗传基因的变异等,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某些原生动物也有抗药性变异问题,而且是化学治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必须引起注意。现在推广用中草药来防治虾病,具有许多优点。

3、切记胡乱使用药品。

每个养殖人员都必须清楚,对虾疾病的种类,以及防治的要点,更加要了解每款水产药品的药性与使用方法。目前,市场上面的水产药品可以用混乱来形容,水产药品企业、新的药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令很多养殖人员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加上养殖人员缺乏辨别药品真伪的能力,所以全国各地因为使用不当的药品而引发鱼虾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所以养殖人员在养殖的过程当中,想避免自己出现乱用药,那必须对药品的来源、防伪标签、国家药品批文、正规的来源渠道等数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避免自己买到假药、乱用药。

南美白对虾的安全用药

当虾发病后,要对症选药,并正确用药。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防治疾病,甚至还可能使疾病加重。

一般来讲,虾病分为三大类:

1、病毒性疾病。此种病发病率较高,若是感染病毒就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在购苗时要筛选不带病毒的虾苗,减少换水量甚至不用换水,有效的使用微生物控制剂,相对地减少病毒入侵机会,当疾病刚发生时除进行水体消毒,再添加“胆汁酸”和“VC”以增强虾体自身的抵抗力。也可在饵料中添加0.05%--0.08%恩诺沙星连续投喂4—5天。

2、细菌性虾病。应使用抗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消,内服药可用0.05%—0.5%土霉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外用药可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进行药浴消毒。

3、寄生虫病。则应选用甲虫类药物全池消毒。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来防治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以免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药效减退甚至无效。同时注意药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药物使用时应注意各药物之有效成份及其使用方法及安全浓度。

一般来讲药效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常温度每升高10℃药效可提高1倍左右,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效果与水温溶氧更密切相关。一般用药应选择晴天午后用药,这时药效快、药效强、作用小。

不能因病用药,养殖要有全局观念

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治十分复杂,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清塘开始直至整个养殖过程,通过定期施用改良剂、消毒剂、合理投喂优质饲料、捕捞上市降低池塘密度等方法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还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适时开动增氧机,投放增氧剂等,增加水体溶氧,预防南美白对虾出现浮头现象。

2、南美白对虾的应激能力较差,容易导致疾病,因此池塘应适时泼洒抗应激的药物,增强对虾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使用生物制剂与底质改良剂等,改善池塘水质环境,保持藻相和菌相平衡,定期进行水质测试,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4、保肝护肠提高免疫力,肝脏是南美白对虾重要的免疫器官,在日常的投喂中加入龙昌胆汁酸,保护对虾肝胰腺,预防对虾的肠炎、偷死、白便。

5、发现病虾、死虾及时打捞出,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解剖查出病因,同时对症下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染。

虾病如山倒,任何药品都可能收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养殖人员应该从平时从手,从管理入手,维护水体稳定,提高虾体的免疫力,杜绝病原的侵袭,以此来提高养虾的效益。

养虾应当减少使用药品,但是往往天不如愿,在对虾病害来之时,我们必须使用药品来减少我们损失,所以养好虾,除了选好苗,最关键的就是用好药,善用药了,只有真正把虾病理摸透,把药理掌握,才能在以后的养虾的日子里,闯出一条光明大道。

我国渔药主要有几类?各有何作用?

水产养殖用药是指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渔药主要有消毒剂、驱杀虫剂、水质(底质)改良剂、抗菌药、中草药5大类。以产量估算,消毒剂约占35%,抗菌药、中草药以及其他类渔药只占20%左右;以产值估算,消毒剂约占30%,驱杀虫剂、水质(底质)改良剂分别约占20%,其他渔药占30%左右。
(1)消毒剂的原料大部分是一些化学物质。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消毒剂,使用较为普遍,除此之外,使用量较大的还有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含溴消毒剂(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含碘消毒剂(如聚维酮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等)。其他类型的消毒剂,如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等)、酚类消毒剂也有一定的应用。消毒剂可无选择地杀灭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以及某些细菌的芽孢,均会对水产动物产生一定的刺激,对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2)驱杀虫渔药一般具有较广的杀虫谱,对寄生于水产动物体表或体内的中华蚤、锚头蚤、鱼鲺、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绦虫以及水中的松藻虫、水蜈蚣等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这类渔药包括有机磷类、拟除虫菊脂类、咪唑类、重金属类以及某些氧化剂等,它们的驱杀虫方式主要是触杀和胃毒。其中敌百虫、溴氰菊酯、高效顺反氯氰菊酯、甲苯咪唑、苯硫咪唑等是我国常用的驱杀虫渔药。
(3)由于人们认识到水质和底质的优良与否对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水质(底质)改良渔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这类渔药除了一些化学物质外(如沸石、过氧化钙等),较大部分是一些微生态制剂。目前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是光合细菌类、芽孢杆菌类,乳酸菌类和酵母类的一些微生物制备的活性制剂。
(4)抗菌类渔药是用来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一类药物,它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从这类渔药的来源上可以分为天然抗生素(如土霉素、庆大霉素等),半合成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利福平等),以及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目前抗菌类渔药面临着产生负面效应、可能导致在水产品中的残留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5)中草药因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已作为渔药成分广泛使用。渔药中常用的中草药有大黄、黄柏、黄芩、黄连、乌桕、板蓝根、穿心莲、大蒜、楝树、铁苋菜、水辣蓼、五倍子、菖蒲等。从中草药提取有效杀虫、杀菌活性物质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养殖水产一般都用什么消炎药?

有生石灰、漂白粉。
还有二氧化氯、三氯制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聚维酮碘溶液、浓戊二醛溶液和苯札溴铵溶液等

无产留的水产杀虫药有哪些

目前农业部规定的水产国标杀虫药有8种,成份分别是敌百虫、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辛硫磷、甲苯咪唑、阿苯达唑、槟榔雷丸散,只有槟榔雷丸散是没有残留的。
被农业部取消国标的杀虫药标准2种,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都是有残留的。
在非药品里杀虫药成份比较多,目前确认无残留的只有苦楝素。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