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一般消毒药有生石灰,巴豆,漂白粉等。将茶饼捶碎成小粒,放入水缸浸泡24小时即用。每亩用40—80kg3.巴豆消毒:水深1米,每亩3—5kg,使用时将巴豆捣碎或磨细装入坛中,用3%的食盐水浸泡2—3天后泼洒全池。水产养殖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影响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强。
想知道,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都有什么呢?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1. 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 苗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地的水产品种,可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快速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优良的苗种还可以降低后期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也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如果因为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一是要接受渔业管理站的健康检测,防止外来苗种携带病原,造成本地水域污染;二是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确定不会对环境或其他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后,再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3. 饲料的科学喂养
水产生态养殖中,对于饲料的投喂也有专门的要求,除了要根据水域内苗种数量多少确定投喂量外,还要坚持“由少增多,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特别是对于养殖新手,应先投喂少量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域(池塘)中饲料剩余情况,如果无剩余,下次投喂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量。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科学进行饲料投喂,能够减少水域因为饲料残余而导致水质败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的情况,保证了水质纯净、健康。
4.药物的规范使用
生态养殖中,对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十分关键。基于生态养殖理念的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到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范,例如掌握某一类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其致病原因,这样就可以在疾病暴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更换水体、进行水体消毒等措施,避免爆发疾病带来损害。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则需要按照渔业管理站的指导进行科学用药,使用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精准把握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病效果,且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 益生菌的选择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首先,就是要挑选自然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同时也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投放也需要注意数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水产养殖基础知识是什么?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
一. 现阶段淡水养殖种类
1.淡水养殖鱼类
鲤鱼(建鲤、荷包鲤等),鲫鱼(土鲫、白鲫、银鲫、澎泽鲫、湘云鲫),草鱼,白鲢,花鲢,罗非鱼,虹鳟,淡水白鲳,南方大口鲶,胡子鲶,鳊鱼,鲂鱼,青鱼,乌鳢(又称黑鱼),鳜鱼,青鱼,美国 鱼,长尾 ,鲟鱼,鳇鱼等。
2.淡水养殖甲壳类
河蟹(大闸蟹),青虾,罗氏沼虾,刀额白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二. 池塘养鱼基础知识
(一).池塘的清整
清整池塘一般是收鱼后,在冬季进行。排干池水,挖去池塘多余的淤泥,铲去池塘四周的杂草,修补池塘的堤埂,堵塞池塘漏洞。使底部尽量修整平坦些。
(二).池塘消毒
鱼苗下塘前7—15天,要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以杀死池塘有害病菌与有害生物。一般消毒药有生石灰,巴豆,漂白粉等。
1.生石灰消毒。干法消毒100kg/亩。湿法消毒:每亩鱼塘水深1米时,用生石灰125—150kg.
2.茶饼消毒。将茶饼捶碎成小粒,放入水缸浸泡24小时即用。水深1米时。每亩用40—80 kg
3.巴豆消毒:水深1米,每亩3—5 kg,使用时将巴豆捣碎或磨细装入坛中,用3%的食盐水浸泡2—3天后泼洒全池。
水产养殖业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影响及控制水域能力的增强。
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你好,首先不知道你这个新具体指有多新的技术,我就说说稍微前卫一点的养鱼技巧吧。1、增氧:增氧采取目前较为先进的底增氧,溶氧效率快,耗能低,对水质调节有帮助。
2、肥水:前期多补充菌类,一定要是在前期,很多人都认为菌类到了需要的时候再补。气温还没上来,或者说暂时还不需要那么多有益菌,补早了就是浪费。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早点补充菌类,不管从培养菌类自身还是对以后的水质管理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3、水质:买一套设备大概五六百块钱吧,经常关注一下水质问题,PH、氨氮、亚硝酸盐、氯含量等。如果你追求高科技的话,一套设备几万块钱,自动检测水质各种数据,而且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手机可以上网,就能随时监视鱼塘情况。